抗拒剪髮、漱洗非因邋遢

早前接到一位讀者的來信,詢問小朋友衛生習慣教來教去都做不好,兒子現在就讀小一,可是吃起飯來仍會碎屑到處四散不説,也不愛刷牙、洗臉、剪髮,穿校服老是把領帶拉得歪歪斜斜,偏偏媽媽是個特別注重整潔的人,因此每每都爲了瑣碎的保持清潔問題引發親子衝突,媽媽自感身教説教皆盡力做到,然而教育的結果卻完全無法體現在小朋友身上,感到頗不甘心,同時更是身心俱疲,不知如何是好?其實,這種情形絕對不是個別家庭的問題。

管教失效錯在誰

經過對這位讀者的家庭以及小朋友的一些了解之後,有感其小朋友可能患有「亞氏保加症」(詳解可參考:「亞氏保加症」上篇「亞氏保加症」下篇)。此症屬於自閉譜系中的一種,由於患兒智力正常,甚至智商偏高,所以病情往往被家長忽略。在管教的問題上,學習對於很多亞氏保加兒來説不是大問題,反而在生活日常的小事上,基於家長的不理解,也可能是症狀輕微而未被發現,於是家長及旁人會以一般管教的方法來要求他們,更可能因爲其智商高而提高期望,結果自然是理想與現實出現頗大落差。

回到上文討論的個案,小朋友在學業方面表現優異,家長表示兒子常被老師稱讚學習能力極强,學習時反應迅速、一點即通,完全不需要額外補習就能名列前茅。小朋友最大的問題是不太容易與人相處,總顯得缺乏同理心,例如看見別的小朋友摔倒反應竟是哈哈大笑;其次令人的頭痛的問題,就是不愛刷牙、洗臉,每次剪髮更是如臨大敵,媽媽後來為了避免尷尬,乾脆自己去學習剪髮,但每次剪髮都是連哄帶騙,至少擾攘一兩個小時才勉强完成,每次都弄得媽媽好像打了一場大仗似的累得半死。

其實這位努力的媽媽,沒有真正理解自己的小朋友,所以才會出現以上問題。當然,這也不是家長的錯,因爲小朋友智商高,在學業方面十分出色,容易使人產生性格不好、習慣很差、管教不夠等錯誤印象,一般的身教言勸對具自閉傾向的「亞氏保加症」患兒作用有限,須要特別的方法才能令其出現改變。

邋遢何以難糾正

無論解決甚麼問題,都必須找出其根本因由,否則用盡心思都只是白費氣力。爲何小朋友特別抗拒剪髮的真正原因,是他們的感覺皮層(Somatosensory Area)運作及聯繫不正常,對於感覺處理的接收或訊息傳遞存在困難,這是「感覺處理障礙」或稱「感覺統合障礙」,感覺障礙會對特定的聲音、光線、氣味、味道、觸感等出現過度敏感反應,這些因人而異的刺激會讓他們感覺受到嚴重威脅,不適程度會是常人的許多倍。

上述個案中的男孩,顯然對剪頭髮的刺激特別反感,他很可能對剪髮的某個環節或整體細節都感到不舒服,好比剪刀剪髮時發出的咔咔響,髮型屋裡的各種聲浪和洗髮水氣味,還有碎髮跌在臉龐的刺痛感,以及髮型師接觸他們身體……都可能刺激了感覺障礙,所以才會一去髮型屋就不依不饒。不要以爲這種不適感沒甚麼大不了,忍一下就過去了,那是普通人的感受,對於「感覺處理障礙」患者來説,不舒服的感覺會是正常人的很多倍,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感覺去妄斷他們的感受。這就是勸導教育無效的原因,因爲説服者根本不明白他們的真正感受。

觸覺過度敏感的範疇絕對不只限於剪髮,還有不喜歡被人碰觸身體,故此他們會迴避擁抱,導致顯得冷漠;也會不喜歡梳頭、刷牙、洗臉和浴巾擦拭身體,因爲硬物接觸他們身體的感覺讓他們特別難受;當然還有不喜歡穿著過緊的衣服,所以領帶對於有感覺障礙的男孩來説,領帶就是在一直勒住他的脖子,那麼他想鬆開領帶便不難理解了。如果這位讀者媽媽早一點明白兒子的感受,相信在處理教養問題上,一定會處理得更好。

感覺障礙易誤診

上文分析了「感覺處理障礙」患兒觸覺過度敏感的部分,不得不補充一下這種障礙同時也可能兼具「低度敏感」,那就是說這些小朋友對冷熱的感受度比較低,不願因應氣溫而多穿或少穿衣服,其實他們並非故意不合作;此外,他們也不太會怕痛,故此對於踩到或撞到別人比較無感,覺得對方跟自己一樣不是很痛,甚至固執地拒絕道歉,結果自然是予人沒禮貌的錯覺。

「低度敏感」的表現,還會呈現在不恰當地觸摸物件上,最常見的例子是在超市不停用手撥弄貨架上的商品,或去重新排列冰櫃裏的食物,這樣一來肯定會弄亂商家的貨品陳列,就算沒有超市人員出面指責,家長也會看不過眼、有感失禮。如果類似事件一直屢教不改,那便可能是小朋友並非單純頑皮搗亂,或許是「感覺處理障礙」的表現,不過「過度活躍」的症狀也有類似行爲。

很多人對自閉症的印象就是「內向」,事實上有超過一半具有自閉傾向的小朋友,都有過度活躍的表現,特別是智力正常的「亞氏保加症」患兒,因爲智力沒有問題或超高,而被忽視了其真正病因,導致不守秩序、注意力欠佳的狀態被誤診為「過度活躍」,但兩者其實有很多不同之處。有自閉傾向的孩童活躍起來毫無顧忌,較少考慮環境和場合的規則,也不太顧及他人感受和看法;有點不計後果、不知輕重,對家長或老師的責駡或管教無動於衷,讓人難以理解。至於「過度活躍」的小朋友,耍鬧起來一般不會離譜,受到制止至少會安靜幾分鐘,行為也不會完全失控、讓人費解。如果家長對小朋友的情況有所擔心,建議最好尋求臨牀心理學家的專業意見,確保萬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