該不該禁玩捉精靈?

近日來,Pokémon Go 捉精靈遊戲鋪天蓋地攻佔全城人心,甚至令不少「人煙稀少」的大型公園,因被設置爲「道場」和「補給站」的緣故,一時間人頭湧湧,半夜時分也多達過千人聚集。家長們眼見一群群「精靈訓練員」,像著了魔似的玩得不亦樂乎,無懼暑熱聚集在平時不可能出現的地方,再加上外國因玩此遊戲而頻生意外的報導,於是便留下了壞印象。結果,該不該禁止小朋友玩捉精靈遊戲,成爲不少家長猶豫不決的事。其實凡事都有利弊,權衡得失後,最終的選擇便會一目了然。

多了解減代溝

日前,有個親戚帶同中學生兒子來我家做客,我們討論起捉精靈遊戲,家長則馬上表示這個遊戲「很低能」,不應該玩,否則很容易發生意外。兒子當下十分生氣,頂撞媽媽道:「你都沒有玩過,怎麼就武斷地說遊戲『很低能』呢?批評得也太沒道理了,你知道我們年輕人都在想甚麼嗎?你只講你要講的、聽你要聽的事情,這是『代溝』,我們沒法講得通。」頓時氣氛異常尷尬,雖然努力打圓場化解當時的僵局,但相信親子關係的僵持,精靈遊戲只是導火線而已。

這個中學生指責媽媽的言論,讓我反思良久,代溝的產生是否如他所言——家長「只講自己要講的、聽自己要聽的事情」呢?電子科技令時代前進的步伐飛速向前,如果我們沒法跟上新科技的發展,確實就會與新生代產生代溝。估計我家小客人生媽媽氣的原因,是怪責母親不理解自己更勝批評他玩捉精靈遊戲吧?有鑒及此,我們在否定孩子喜好之前,是不是應該先了解他們的想法、他們的世界、他們的思維模式呢?所謂「知己知彼、百戰不殆」,改變孩子的言行不用高壓,而換作分析利弊,效果自當截然不同。與其出言禁止,不如客觀討論,提出遊戲可能製造的問題:拐帶兒童、交通安全、公共秩序、犯罪問題等隱憂,供孩子們自行思量。

別以爲自己的孩子年紀還小不用思考代溝問題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親子關係和教育,還是未雨綢繆得好。

火爆遊戲背後

Pokémon Go 遊戲中將玩家設定為「精靈訓練員」,利用地理定位功能結合現實環境,透過移動來捕捉虛擬精靈或卡通怪獸,還需要和其他陣營互相爭奪道館。由於遊戲非要與現實生活結合,故此玩家必須真正邁出家門,探索周邊或城市中不同的建築物與景點;收集精靈的過程,打破了許多電子遊戲足不出戶、隱蔽在家的陳規,驅使不少宅男、宅女不惜由舒適的冷氣間走到炎熱的室外,從而對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社區環境有了新的認識;甚至還會爲了捕獲全新種類精靈,跑到全然陌生的地方探索一番;而且毫不相識的人們,因捉精靈聚在一起交流、組合陣營時,人際互動肯定少不了。這樣,對「隱蔽一族」來説,家長認爲是好還是壞呢?

美國有個六歲的自閉症患者,自從開始玩了這個遊戲後,突然願意跟其他玩家接觸交流,還主動要求去公園捉小精靈,往日跟人互動不適的症狀一掃而空,抗拒與別人眼神接觸和交談的情況也大大改善,男孩的媽媽眼見兒子的改變,激動不已。不説不知,原來 Pokémon Go 遊戲的設計者,患有「亞氏保加症」(屬與自閉症譜系中的一種,是智力正常的自閉症患者),未知是否基於這個原因,Pokémon Go 能打破自閉症患者固執行爲的框框,令他們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。

禁止不如引導

當然,我們不能因爲 Pokémon Go 的部分正面因素,就完全忽略其弊端,例如過分投入發生撞人撞物意外,夜間流連在外存在罪案風險等等。特別是年紀小的孩子,危機處理的能力較低,故此建議必須家長陪同玩此遊戲,這樣一來能確保其安全的同時,也能掌握他們外出的時間。這是目前看來,在小朋友執意要玩捉精靈遊戲時,較爲折衷的做法;退而求其次,與其因遊戲引起親子衝突,倒不日當作親子散步,隨時按實際狀況給予指引。不過,强烈建議七歲以下的幼童還是最好不玩,因爲「電子玩具幼兒不宜」的大原則,不能因任何理由而動搖。

人性往往存在反叛性,特別時已過幼年期的小朋友,越講越不聽、越禁越要做的情況十分常見,因爲當朋輩間的共同話題都離不開 Pokémon Go 這個遊戲時,他們不能一無所知,跟時代和潮流脫節是孩子們無法忍受的事。去除代溝的最好方法,家長可選擇暫且放下對遊戲的主觀負面印象,嘗試身臨其境地走進孩子的世界,繼而引導他們不要偏離正確的人生方向。當小朋友感受到父母是「戰友」而非「敵軍」時,那麼你提點捕獲精靈不一定要走出馬路,在家中、商場、公園、海傍、郊外等安全地點一樣抓得到,他們才會聽得進去。

訂立遊戲規則

家長擔心小朋友沉迷 Pokémon Go 遊戲的問題,個人覺得不必杞人憂天。因爲這遊戲的玩法其實頗爲單調,且有其局限性,虛擬結合實境帶來的新鮮感能維持多久,也是未知之數,況且就算精靈數量再多,還是會有極限,終歸會有捕捉完畢的一天,香港推出此遊戲後幾天,已經有人集齊所有精靈;還有不斷升級的過程容易令人生厭,熱潮能夠持續多久還成問題,小朋友會不會很快放棄遊戲都很難說。

無論如何,事前訂立遊戲規則很重要,可避免玩遊戲過火而衍生的各種問題。譬如說,遊戲時間設定在某個時段,像飯後散步的一兩小時等等;遊戲時必須與家人一起行動;醫院、圖書館、政府部門等場所不能進行……筆者親身經歷,某天在醫院等候看診期間,突見一個醫院工作人員高聲喝止坐在我不遠處的小男孩,說不能在醫院玩 Pokémon Go,後來經身旁的家長解釋,手機沒有上網功能,只是小朋友不小心按到攝像鏡頭而已。估計醫院人員見過不少騷擾案例,因而變得過於敏感罵錯人。但家長不妨將這個真人真事引以爲鑒,跟孩子分享以作警惕。

親子教育是條漫漫長路,時代的巨輪飛轉向前,未來的路存在太多未知變數,親子相處之道很難不與時並進,如何轉危爲機,使捉精靈變成促進親子交流的扣環,還看家長們靈活拆招的本事啊!

香港民眾瘋玩 Pokemon 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