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中選校
中學「統一派位」重點分析
中學「統一派位」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第二階段,這裡將詳細說明申請時要注意的一些重點。如果你想了解整個升中派位機制的概要,請閱讀這頁:中學學位分配辦法。
更新:我們根據教育局公布的中學統一派位的選校資料,編制了 19 張 Excel 試算表,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填表時,方便計算及作出明智的選校次序。請按連結下載:2024 年度中學統一派位選校工具試算表。
在中學「統一派位」這個階段,全港每所參加派位的中學(包括官立、資助、及部分直資中學),扣除在「自行分配學位」時已派出的及預留給該校重讀生的學額後,會把剩餘的學額用作統一派位。這些學額約佔每所中學學額的 65%。
中學「統一派位」每年五月初由學生填寫選校志願表,申請表分為甲部和乙部,甲部可填全港任何三所中學,乙部可填三十所校網內中學。教育局會根據學生的選校志願、派位組別、及隨機編號,從而編配學生升讀一所中學,派位結果在每年七月公佈。
價得留意的是,如果你的子女已經在「自行分配學位」階段時取得學位,便不會經統一派位取得學位,但由於統一派位和自行分配學位是在同一時間公佈結果,所有參加派位的學生,無論在「自行」階段成功與否,仍需填寫《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》。
簡單來說,統一派位的準則是:申請者的派位組別、申請者的選校意願、系統給予申請者的隨機編號,當然,學校「統一派位」的學額愈多,獲分配的機會也愈大。
學生派位組別的劃分
教育局會根據三次小學呈報的學生成績名次(俗稱呈分試,通常是五年級下學期及六年級上、下學期),加上用每所小學過往畢業生中一入學前測驗的成績作為調整,給予全港的小六學生一個分數。用這個分數將全部學生由高至低排列,然後平均分為三個組別,就得出全港第一、第二、及第三派位組別了,即所謂的 BAND 1、BAND 2 和 BAND 3 學生。以下圖示可以幫助理解。
全港派位組別:所有學生按成績由高至低排列,最前面的 33.3% 是組別一,中間的 33.3% 是組別二,最後的 33.3% 是組別三。全港派位組別是用作分配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位,即「統一派位甲部」。
校網派位組別:如果只將同一校網的學生作以上排列及劃分,就會得出校網派位組別。需要留意的是,一個學生的全港派位組別和校網派位組別可以是不同的!校網派位組別是用作分配學生所屬校網的學位,即「統一派位乙部」。
一個學生所屬的全港派位組別和校網派位組別一旦給釐定了後,他的成績再不會有意義;這時,系統給予他的隨機編號,將會決定他和同一組別申請者在競爭學位時的優先次序,以下詳談。
學位分配次序
統一派位分為兩個階段:甲部「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」,乙部「按學校網的學校選擇」,甲部選擇不多於三所中學,乙部選擇不多於三十所中學,電腦會先處理所有學生甲部的學校選擇。如有學生未獲分配甲部所選擇的學校,電腦便會處理他們乙部的學校選擇。
在甲部,電腦先分配學位給全港第一派位組別的學生,隨機編號較小的學生會先獲分配。電腦先審閱第一個學校選擇,再依程序審閱未獲派學生的第二個選擇,最後是審閱未獲派位學生的第三個選擇。完成處理全港第一派位組別學生所有選擇後,電腦會以相同的程序,處理全港第二派位組別,最後才處理全港第三派位組別。
在乙部,電腦先處理校網第一組別學生的選校意願,依次審閱每一個選擇,直至分派完第一組別學生。在處理每個志願時,若某學校的剩餘學位求過於供,就按照學生的隨機編號來決定先後次序。電腦會重覆以上程序分派第二組別學生,最後才分派第三組別學生。
如何評估子女的派位組別?
派位組別分為「全港派位組別」和「校網派位組別」,前者,每個派位組別各佔全港學生的三分之一;後者,每個派位組別各佔該區學生的三分之一。不過,在每所小學裡,派位組別的分佈就不一定是各佔三分之一,有些水準較高的小學(因他們的畢業生在中一入學前測驗的成績較優秀)會有較多的第一組別學生;相反,有些小學會有較多第二或第三組別學生。因此,要評估子女的派位組別,最好詢問學校有沒有相關的資料。
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,就是如果子女讀的小學不是太差,你可以假設每個組別約有 33%(另假設誤差約 5%),如果你的子女全級成績排在最前的 28%,你可以推算子女屬於第一派位組別,相反,如果子女的成績排在最後的 28%,你可以推算子女屬於第三派位組別。最頭痛的是,如果成績名次介乎第 28-38 百分位,你很難準確評估子女屬於第一或第二派位組別;同樣地,如果成績名次介乎第 61-71 百分位,你很難評估子女屬於第二或第三組別了。
錯估子女所屬派位組別,再加上使用冒險或太進取的選校策略,很可能會導致派了一所志願十分落後的學校。如果你估計子女介乎第一和第二派位組別,或介乎第二和第三派位組別,你最好使用較為保守或穩陣的選校策略。
下面工具可以幫助推測你子女所屬的派位組別,請根據你已知的資料,正確地改變表格裡的數字。
全級人數 | 全級名次 | 第一組別百分比 | 第二組別百分比 | 第三組別百分比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估計結果:根據上面輸入的資料,推測你子女屬於第一派位組別。
如何知道學校的收生成績組別?
教育局不希望中學披露他們過往收生的派位組別比例(如某中學不可披露他們上年度收取了 90% 第一組別和 10% 第二組別的小六學生),因此你很難準確知道各中學的 Banding(派位成績組別)。不過,坊間流傳一些對各中學的收生組別的估計,我們把它放在這裡,方便家長參考。請注意,這些都是坊間流傳的大約估計,不要盡信,及請作多方面的驗證。
♥ 組別 1A 代表該中學收生幾乎全部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;組別 1B 代表收生絕大部分來自 BAND 1 的學生;組別 1C 代表收生大部分來自 BAND 1,小部分來自 BAND 2的學生。以同樣的邏輯,理解組別 2A, 2B, 2C 及組別 3A, 3B, 3C 。
除了知道個別學校收生的派位組別外,選擇學校時,也要考慮其他因素,例如:與家居距離、兄妹親友同校關係、學校周圍環境、校舍設備、師資及校風、辦學團體背景、及辦學態度等。
如何決定選校意願?
在統一派位的申請表上(點擊以顯示樣本),包含甲部和乙部,甲部為不受校網限制的申請,而乙部是按校網的申請。你可在甲部填選不多於三所中學,而在乙部填選三十所中學,甲部和乙部的選擇可以重疊,即在甲部填上的學校,在乙部也可填上,但在同一部分重複填選相同學校,不會增加獲派該所學校的機會。甲、乙兩部分選校策略各有不同,以下將詳細說明。
甲部選校策略
統一派位甲部是全港所有參加統一派位的學生,一起競爭每所學校的 10% 統一派位學額,即實際學位數目不太多,故獲派機會相對乙部較微。分配次序是首先處理全港第一派位組別學生的選校意願,然後處理全港第二派位組別,最後才處理全港第三派位組別。
請留意,由於統一派位是先審閱所有學生的「甲部選擇」,然後才處理「乙部選擇」,即是說甲部的第二和第三選擇其實比乙部的第一選擇更加優先;但是甲部獲派機會相對乙部較微(甲部有 10% 學額,乙部有 90% 學額),因此,有以下甲部選校策略給大家參考。
甲部策略一:若你心儀校網外的一所中學,甲部第一志願應填寫該所中學,第二志願便填寫校網內的心儀中學,第三志願要留空。
甲部策略二:若你心儀的中學在校網內,甲部第一志願應填上網內的心儀中學,第二志願和第三志願要留空。之後乙部的第一志願再填寫該校一次,以增加成功率和方便日後「叩門」時表示誠意。
注意在統一派位甲部,並沒有保留學位給予直屬或聯繫學校。
乙部選校策略
統一派位乙部是同一校網(而尚未獲分配學位)的學生,一起競爭網內每所學校的剩餘學額。這些學額約佔每間學校總學額的 58%,但有些學校會因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甲部收不足學生,而剩餘更多學額。請注意,乙部是整個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最後階段,由於可供派位學額多而要填選的學校又多,選校策略更加重要。
在乙部,你要排列三十間「按學校網」學校的選校次序。學位分配次序是首先處理校網第一組別學生的選校次序,然後第二組別,最後第三組別。因此,你要面對現實,按自己的組別,選擇最貼近和適合自己程度的中學。填寫乙部選校時,要審慎決定每個選擇及排位,切忌心存僥倖或虛榮心,留意每所中學可供派位的學額;有些中學會保留學位給予其直屬或聯繫小學,注意自己是否適用。
BAND 1 學生的選校策略:如果你肯定自己是 BAND 1 學生,你其實可以填完所有 BAND 1 學校,然後才開始填 BAND 2 學校,最壞的情況只是獲派第一間你所選擇的 BAND 2 學校。這做法跟一個為了安全很早就選擇一間 BAND 2 學校同一結果,分別在於第幾志願中纖。然而,為了避免這最壞情況發生,宜採取「先進取,後保險」的策略,首兩個選擇最心儀的、或競爭較激烈的 BAND 1 中學,第三至第五選擇則要較穩陣,宜選擇學位較多、競爭較小的 BAND 1 中學。
記著,選校次序首五個志願最關鍵,如果你選用較進取的選校策略,而不幸地你的派位隨機編號又很落後,你的首五個志願全部落空,骨牌效應下,你可能會被分派到一個很後的志願。以下列出不同程度的選校策略以供參考。
保守策略 | 穩陣策略 | 進取策略 | 拼搏策略 | 危險策略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第一志願 | BAND 1 | BAND 1 | BAND 1+ | BAND 1+ | BAND 1+ |
第二志願 | BAND 1- | BAND 1 | BAND 1 | BAND 1+ | BAND 1+ |
第三志願 | BAND 1- | BAND 1- | BAND 1 | BAND 1 | BAND 1+ |
BAND 2 學生的選校策略:首個選擇可以進取,選擇心儀的 BAND 2 中學,第二至第五選擇要較穩健,選擇學位較多、非最受歡迎的 BAND 2 中學。以下列出第二派位組別學生的選校策略以供參考。
保守策略 | 穩陣策略 | 進取策略 | 拼搏策略 | 危險策略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第一志願 | BAND 2 | BAND 2 | BAND 2+ | BAND 1- | BAND 1- |
第二志願 | BAND 2- | BAND 2 | BAND 2 | BAND 2+ | BAND 1- |
第三志願 | BAND 2- | BAND 2- | BAND 2 | BAND 2 | BAND 2+ |
BAND 3 學生的選校策略:對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,在選校時,不妨多選些新開辦的津貼中學,或選擇一些較遠而校譽也不錯的中學。若選取第一志願的學校,其學位是比較少的話,則第二、三、四、五的志願必須選擇學位較多而成績也不錯的學校。首個選擇可以較進取,選擇學位較多的 BAND 2 中學,其餘要選擇校風良好、著重學生發展的 BAND 3 中學。
BAND 1/2 學生的選校策略:如果你不肯定子女是屬於 BAND 1 或 BAND 2,你就要加倍小心選校,建議你採用「救生網」策略;首個選擇可以是學位較多的 BAND 1 中學,其餘的就要選擇 BAND 2 中學了。切勿在首五個選擇,全部填選 BAND 1 中學,否則如果是屬於 BAND 2 學生,你的首數個志願很大機會全部落空,白白錯失了幾次跟第二派位組別學生競爭的機會。
小結論:中學「統一派位乙部」是一場「博奕遊戲」,你不知道你的排隊次序,你也不知道其他人的選校次序。但你知道每間學校提供給這部分的學位,你也可以計算到同一校網的第一、第二及第三組別學生的大約數量。派位次序是待所有第一組別學生分配了學位後,才到第二組別學生,最後是把餘下的學位給第三組別學生分配。根據這「遊戲規則」,設計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選校策略。
關於這頁:網頁由「升學天地」網站製作,參考資料來自:教育局網頁,網頁更新日期是:2024-07-08,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,請讓我們知道,我們的聯絡電郵是:schooland@itn.com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