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幼稚園
幼稚園教學法系列之一
挑選幼稚園,除了客觀環境和條件外,了解學校的教學法與教育理念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。香港逾半數的幼稚園都以專題研習為主要教學法,其次是蒙特梭利教學法、多元智能教學法、故事綜合活動教學法等等。
一般幼稚園的做法是同時混合採用幾種教學法,比如說:發現教學法主張的「角落」教學設計(Corner),幾乎每一間幼稚園都有類似設置;又如,專題研習教學法和瑞吉歐教學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;再如,在教授英語時採用全語文教學法,在音樂活動時又會以奧福音樂作藍本。幼稚園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取長補短,力求將辦學團體的教學理念及課程安排發揮得更好。有時候,幼稚園還會因應來年的課程,添加不同的教學法元素,想清楚了解詳情,最好透過學校舉辦的開放日或說明會詳細了解。
專題研習教學法:最多幼稚園推行
「專題研習教學法」(Project Approach)是香港大部分幼稚園在常規課程中採用的教學法,又名「設計活動教學法、方案教學法、主題學習」等。此教學法透過老師設立專題內容和方向,引導學習和研究,透過非固定教學模式,例用蒐集資料、手工製作、唱遊活動,甚至室外教學等不同形式,增進學生德(品德)、智(智慧)、體(體育)、群(群體生活)、美(藝術審美)等各方面能力,助幼兒全面發展。
幼兒主導學習方向
此教學法源於 1900 年,當時美國刮起進步主義教育思潮和科學化的兒童研究運動,當時由美國人 Richards 提出,主張教學不僅要訓練學生用手操作,還應訓練學生主動思考,並親自計劃及實行,教學過程重視啟發思維及活學活用,反對偏重記誦。後來,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教育家 Kilparick 承襲並闡揚了教育運動的精神,他認為傳統學習過分重視課本,這樣不但抹殺了學生興趣、約束了兒童活躍的心靈,也阻滯了創造力和學習精神,希望學校能夠讓孩子得到更多的學習自由。
此教學法的模式有三
選擇主題:依生活經驗、環境緊密關聯選擇主題,以及參考實際的教學環境,然後經過討論,由師生共同決定或完全交由老師或學生來決定。
研究範圍:決定主題後,老師控制專題的範圍避免過大,且有充足的時間讓孩子深入探索,再由師生一起將有關專題的想法和概念畫出主題網。
探究方向:要以能引導學生產生問題、引發思考及需要研習的方向進行,過程中老師掌握教學方向、活動目標、教育目的格外重要,因為課程的發展方向隨時會變,老師需要設定好目標,以及承接上一個專題研習的主題和解決方法,才能順利推展教學。
「專題研習教學法」主張藉由小朋友主導的討論、分組、實驗與老師指導的過程,訓練孩子探索、合作、分享、解決問題的自學能力,這對他們將來整個求學過程都起著重要作用。不過,據筆者觀察,極少學校能做到專題研習「由小朋友主導」,可能這麼做會產生教學困難,例如小朋友意見不統一、缺乏完整的構思、拖延教學進度、執行力受制於家長和學校等等。
若幼稚園專題研習課程能密集式進行,每三、四個星期便更新一次專題內容,能達到普通課堂所無法達成的效果,幼兒自我找尋答案的求知慾、求知的方法和能力都會突顯出來。不過,以幼稚園 1:15 的師生比例看來(更多的情況是三十人一起上課,一個老師負責授課,另一個擔當輔助工作),要做到三、四個星期便更新專題內容其實相當困難,兩三個月更新一次主題已經很不錯。如果有幼稚園宣稱專題研習更新頻密的話,家長不妨向舊生家長詢問一下,是否誇大便會一清二楚了。
與傳統教學法比較
主張「專題研習」的學者認為此教學法適用於各個學科,可配合不同的教學策略,表現方式繁多,不易劃分顯而易見的類型或定義,特點大致歸納如下:
專題研習 | 傳統課程 | |
---|---|---|
活動 | 與先前經驗或活動類似,只是內涵不同,操作模式是熟悉的 | 活動是未知且具新意,但有既定步驟 |
幼兒能藉此獲得真正地的愉悅和滿足感 | 具挑戰性 | |
具選擇性、探究精神和具開放性 | 被動、封閉式的教學模式 | |
老師 | 引導、觀察、聆聽、提出問題 | 教導角色 |
建議或暗示存在許多可能性,鼓勵孩子的不同想法、刺激創意 | 以命令和指示方式完成授課 | |
需要常常與同事討論、協力合作 | 鼓勵孩子努力達成指定目標 | |
幼兒 | 被認為有能力、有專長 | 被視作無能力的受教者 |
不需幫忙便能將技能運用出來 | 必須跟隨老師指導 | |
可以獨立操作活動 | 需要幫助,能力不被確定 | |
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 | 要接受老師的評估 | |
能自行判斷成功與否 | 獨自活動或學習 |
依重老師教學
「專題研習」教學的實施最好能具備延伸性與深入性,推行主題活動的過程最好能處於循環擴展的歷程之中。也就是說,當一個活動結束之後,是引發另一方案活動的開始,在推行活動的過程中,老師透過學生分享體驗和自我修正,引導小朋友進入下一個專題研習的方向,並針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,作為補充學習內容的重要依據。
老師在專題研習的每一個環節,都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表現,評估專題研習的成效,最好還能即時作出適當的反應與引導,那麼才能完整體現出專題研習教學的精神。
「專題研習教學法」是強調以學生為主的課程,對幼教老師的專業程度是巨大挑戰,包括老師對學科背景、知識和教學職能的專業性。在專題研習的過程中,老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兼顧諮詢、協助、溝通、鼓勵、評估等多種功能,故此老師是否能掌握專題研習的技巧十分重要,一旦老師帶領學生的能力不足,便會直接影響學習成效。另外,還必須有能力解決不同組別及學生學習興趣不同等問題。此教學法非常依重老師的帶領,所以家長們挑選幼稚園時,關注幼教老師的教學質素,比教學法本身更為重要。
香港推行實況
「專題研習教學法」的最大特點是主張以兒童興趣為學習依歸,也是香港最多幼稚園採用的教學法。不過由於這種教學法是按照小朋友的興趣而設定主題,所以學習內容可能不足以應付一般香港小學的課程需要。
故此一般幼稚園為了小朋友能更好的適應升讀小學後的學習,會在專題研習的常識、故事、唱遊、繪畫、語文等元素之外,按每一級孩子的認知程度,加入英文、數學等基礎的學術教學,這種安排通常會在全年教學大綱中概列出來,家長可留意一下這方面的資料。加入學術和寫字元素,可說是香港教育制度中的一種無可奈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