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幼稚園
幼稚園面試全剖析
近年香港出生率回升,又有不少「雙非童」加入競爭,就算並非名校,幼稚園學位仍是「一位難求」,這使本地家長苦不堪言,許多人甚至一領到小朋友出世紙便到心儀幼稚園報名輪候,可見競爭之激烈。俗話說:「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」,一旦掉以輕心,恐怕熱門幼稚園的學位,便與你的孩子失之交臂了。
幼稚園面試形式
香港一般幼稚園都設有入學面試,形式與要求每間不同,面試時間則大多集中在入學前一年的十月至十二月期間。問題來了,假如計劃小朋友來年兩歲時入讀幼兒班(Pre-Nursery / 簡稱 N 班),那麼面試時小朋友只有一歲多,許多發展較慢的幼兒甚至連話都還不會講,此時面試自然未能完全展現小朋友們的實力,可能要憑肢體語言和反應能力決勝。如果直接入讀 K1,面試時小朋友年約兩歲,各方面表現會進步很多,許多已經口齒伶俐。幼稚園設有面試徴選,目的在於初步了解小朋友語言能力及手眼協調的發展,從而因應不同要求,挑選最適合的學生。因此,注重學術發展的幼稚園多會傾向錄取「大仔」──K1 入學時已經年滿三歲的小朋友,他們相對成熟,學習及自理能力表現較佳。一般情況下,男孩的早期發展會比女孩慢,年中至年尾出生的小朋友,面試表現通常也不及年頭出生的,家長若對某間幼稚園志在必得,可考慮推遲一年入學,因為幼兒出生頭幾年發展速度驚人,別小覷幾個月和半年的成長差異,一旦時機成熟,小朋友的能力將會發揮得更好,若因發展追不上較年長的同學,犧牲掉自信與成就感,恐怕非常不值得。
普遍的幼稚園面試形式,大致不離以下幾種:
- 每位小朋友由 1 位家長陪同,分成 4-5 人小組,小朋友自行選擇玩具,老師透過觀察親子互動給予評分。
- 以家庭為單位,分成 3-4 組在教室自由活動,老師從旁了解小朋友及家長。
- 老師帶領親子律動操,從而觀察面試家庭的親子關係。
- 家長一起陪同面試,一或兩個老師對一個家庭,透過面談形式了解小朋友的成長背景及家長期望。
- 家長陪同小朋友面見校長,透過面談,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學目標和教育理念,以便日後家校合作能配合得更好。
- 小朋友以小組形式面見考官,家長不能陪同。老師會以遊戲室玩具作道具,觀察小朋友在玩耍過程中自然流露的行為舉止,也會透過與小朋友閒聊,洞察他們對待陌生人的反應。
- 家長不能陪同,4-5 名小朋友一組,由 2-3 名老師面試。小朋友會被邀請到不同的遊戲角,一邊玩玩具一邊與老師聊天,話題大多圍繞日常生活。
- 以講座形式讓家長了解學校,幼兒則在遊戲室自由活動,老師從旁觀察;再由老師帶領家長及幼兒進行親子遊戲;最後由校長及主任與家長個別面談,了解其管教方式及期望。
面試扣分關鍵
許多家長面試後常會感到疑惑,面試後的自我感覺良好,但為何最終小朋友還是名落孫山呢?真相可能是,在許多細節上,家長掉以輕心了。
以下種種都可能成為落選理由:
- 家長搶答老師詢問小朋友的問題。
- 面試過程中小朋友太少說話,或是不熱衷回答問題,因此影響評估結果。
- 小朋友答非所問,專心度不足,分心到處張望。
- 小朋友過於害羞,或不習慣與父母「短暫分離」,一旦離開父母就大哭大鬧的小朋友,印象分肯定大打折扣。
- 家長幫小朋友過度預習面試答案,使他們回答問題時千篇一律,從而留下被動的負面印象。
- 回答面試問題固然重要,但小朋友由始至終都與提問者缺少眼神接觸,也會丟失印象分。
- 校方會藉由小組遊戲或互動,觀察小朋友與他人相處的情況,情緒穩定、待人有禮、樂於分享者,錄取機會肯定較高;相反,小霸王自然不受歡迎。
- 面談時親子關係的表現也會影響加減分,例如小朋友發脾氣或怕生哭泣時,家長的處理態度,以及小朋友的反應,都可能失分於無形。
- 面試時,校方常會問起假日多有哪些親子活動,小朋友的答案直接反映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,以及家庭教育、親子關係等情況,是容易失分的問題。
- 有些土生土長的香港父母,平日用英語與子女溝通,令小朋友面試時不太明白廣東話的發問,或是只會聽不會講,結果廣東話不流利影響了表現。實際上,除非是國際學校幼稚園面試,否則小朋友英語流利與否對面試影響不大。
面試題目五大範疇
〈一〉考家長
- 為何選擇報考本校?(父母、兄弟姊妹為校友會被優先錄取)
- 從甚麼途徑認識學校?
- 是否認同學校的辦學和教學理念?
- 是否願意參加及配合學校的親子或家長義工活動?
- 會否盡力配合學校的教學要求?例如一起完成親子手工、搜集教學材料等。
- 父母教育理念是怎樣的?
- 對小朋友的未來發展有哪些期望?
- 小朋友平日與父母溝通以哪種語言為主?
- 希望培育小朋友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?
- 對小朋友目前的身心發展了解有多深?
- 對小朋友學習外語有甚麼期望?
- 可曾為小朋友報讀哪一類興趣班?
- 家長挑選興趣班的準則有哪些?
- 平日由誰主力照顧小朋友?
- 教養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困難有哪些?
- 小朋友平常最喜歡做甚麼?
- 分析小朋友的優缺點各有哪些?
- 母親是否全職照顧小朋友?
- 雙職父母的職業分別是甚麼?
- 父母是否陪同小朋友一起前來面試?
- 家長的工作地區是否鄰近學校,會否親自接送?
〈二〉考常識
- 今年幾歲?
- 父母叫甚麼名字?
- 誰最疼愛自己?
- 你是男孩還是女孩?
- 平常由誰照顧?
- 家中有甚麼親人?
- 最喜歡甚麼玩具?
- 最喜歡吃甚麼食物?
- 父母假日有沒有常常陪伴你?
- 父母節假日常會帶你去哪兒玩?
- 今天乘甚麼交通工具前來面試?
- 指出自己或陪同家長的五官正確位置?
- 眼耳口鼻的確切位置,五官各有甚麼功用?
- 指出娃娃的五官及各個身體部位的名稱?
- 可有去過某些日常生活場所,如街市、超市等,以及去這些地方做甚麼?
- 辨認物件或水果的顏色和形狀,並說出名稱。
- 展示玩具車或圖卡,讓小朋友形容相關的所見所聞。
- 給小朋友一張下雨的圖畫,要他們從許多生活用品圖片中,找出「雨具」配對。
〈三〉考認知
- 先講故事,然後邀請小朋友說出故事書中提及的水果、動物、日用品、玩具、家具等名稱。
- 以圖片卡測試小朋友認識哪些熟悉物件。
- 辨認色板和圖形。
- 說出特定物件的顏色和形狀。
- 指出不同色卡上的顏色名稱,並與同色積木配對。
- 直接認讀數字。
- 取出數個玩具食物模型或其他物件,要求小朋友跟著數數。
- 辨識動物。
- 以顏色或陰影配對不同動物。
- 辨識圖書或卡片,說出交通工具、不同職業人物的名稱。
- 邀請小朋友取來物件,例如水果、玩具或圖書等等,看看他們是否明白指令。
- 在眾多塑膠水果中,按品種或顏色分類,如:「請把蘋果放在一起」或「把黃色的水果放在一起」等。
- 讓小朋友自由選擇進入積木、圖書、小家庭等特定區域玩耍,然後隨機提出認知問題。
- 給小朋友積木,看看他們是否懂得如何玩耍,還是胡亂推倒。
- 透過特定遊戲,評估小朋友在語言、手眼協調、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進度。
〈四〉考能力
- 老師通過與小朋友的交談,觀察他們回答問題的反應能力。
- 玩砌圖、積木等玩具,觀察手眼協調能力和手部肌肉發展。
- 將不同形狀的積木分別放進形狀相同的凹槽中配對,測試小肌肉及手眼協調能力。
- 透過拼砌積木或串珠子,觀察手眼協調能力。
- 幫玩具公仔配對衣服鞋襪,考驗認知和自理能力。
- 分組活動,透過故事,觀察專注和反應能力。
- 分組活動,透過攀爬、滑梯等活動,觀察大肌肉活動能力、平衡感等。
- 給小朋友拼圖,看看他們是否懂得如何拼組。
- 要求小朋友以拼圖形式拼出人類的五官。
- 安排數個家庭同時於同一課室內個別玩耍,觀察小朋友的投入程度。
- 讓小朋友玩小車,了解大小肌肉的靈活度。
- 用畫筆和畫紙隨意塗鴉,觀察其專注、創造和想像力。
- 播放音樂或兒歌,測試小朋友對音樂節拍的反應。
- 透過小朋友與老師的對話,以及遊戲時的表現,了解表達及解決事情的能力。
- 簡易體能測試,例如把小球放入房間內較遠處的籃子,或讓小朋友去取回來。
- 代取物件了解專注能力,例如拿一個蘋果給媽媽,看看小朋友是否留心及明白指令,按老師的指示完成動作。
〈五〉考品性
- 讓小朋友自選圖書或玩具,觀察在玩耍過程中,是否自主性強、主動積極。
- 觀察小朋友是否喜歡閱讀。
- 讓小朋友自由塗鴉,觀察他們的畫畫行為表現和習慣。
- 觀察小朋友的應對技巧,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態度。
- 在小組活動中,觀察是否能與其他人融洽相處,是否合群有禮,會否表現霸道或害羞。
- 透過與小朋友傾談,了解是否有禮貌和家教。
- 取出食物,詢問名稱。然後贈予小朋友,並提出與他人分享的要求,看看小朋友是否樂意這麼做。
- 詢問小朋友是否喜歡吃糖?然後遞上糖果,看看他們會否懂得說﹕「多謝」或「唔該」。
- 臨走前,許多學校都會送贈前來面試者一份小禮物,亦會藉此留意小朋友接過禮物後,會不會主動說「謝謝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