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小選校
透視香港融合教育(中)
選校錯配問題大
香港政府十多年來,為了回應社會對特殊教育的殷切需求,加上學生因學業壓力或情緒心理疾病自殺率高踞不下(註),一直持續撥款資助參與「融合教育」發展的學校,然而鑒於家長的疑慮、校方擔心影響收生,以致相關學校「融合教育」的透明度一直很低。這樣,不但令許多特殊兒童的家長苦無方法,為孩子尋找較合適的學校,選校錯配的後果也導致家長和學生都陷入無助;對學校而言,「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」(簡稱 SEN)的學習困難或秩序問題等,無不成爲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困擾,結果可謂兩敗俱傷。
幸運的過動兒
對於不太了解 SEN 學生的家長而言,恐怕很難想像選校錯配的嚴重性到底有多大?現以兩個同樣患有過度活躍學童的真實選校情況來説明一下,相信大家便能體會出箇中差異。
甲是男孩,家長在幼稚園階段已發現兒子有過度活躍和專注力不足的問題,於是收集各方面的資料,例如其他家長的分享、學校簡介會、向社工求助、徵詢醫生建議等等,最終選擇了一間二類(俗稱 Band 2)小學,由於校内有較多同類病患,故此校方會利用政府的「融合教育津貼」常常舉辦相關家長教育講座、學生專注和社交小組,並頻密邀請教育心理學家到校,還額外聘請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的學童解決學習障礙。此外,由於校方有不少過動學生個案,除了社工更積極介入協助有需要特殊學生,老師也較有耐性及了解這類學生的需要,對他們更爲包容、更多鼓勵。
家長方面,也積極配合學校,並同時在假日為小朋友報讀針對過度活躍、專注力、處理情緒的社交小組。結果,小朋友甲在家校合作的情況下,享受校園生活,雖然成績表現中等,但在課外活動方面表現優異,拿到不少公開獎項,最後順利升讀一類(俗稱 Band 1)中學。
到底誰倒楣?
至於乙,是個女孩,學習能力很强,由於初小階段學業成績優異,家長一直沒有發現她的病徵,直到小三,小朋友常會不守班級秩序、無法與同學融洽相處、受刺激發脾氣時還會襲擊老師或同學……後經學校勸喻,由社工轉介到醫院進行評估,原來女孩乙患有「亞氏保加症」(智力正常的自閉症),兼有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,需要醫院跟進治療、觀察病情。
由於乙選讀的小學,沒有「融合教育」資源,因此除了社工偶爾介入處理小朋友情緒發作,在校内便沒有其他適切幫助。可是,家長認爲女兒成績向來不俗,不想轉校到「派位較差」的學校,擔心這樣會對日後升讀中學不利。結果,日常老師投訴自然是少不了,家長坦言接到學校電話就害怕——估計又要見家長。甚至還有老師直接向小朋友表示「收到這種特殊學生真不幸」,偏見歧視溢於言表!對孩子而言,每天生活在這些充滿負面言語、負面評斷的環境之中,心理感受可想而知。
更誇張的還是四年級發生的一件事,老師誤會小朋友因爲坐不住、貪玩才喊著要上厠所,結果要她忍到小息的時候再去,以免分散其他同學上課的注意力,怎知女孩乙竟然就這樣在教室裏瀨了尿大哭起來,當事人成了同學的笑柄不説,老師也不諒解十歲的孩子竟然還會忍不住瀨尿。小朋友的媽媽講起此事,那種難堪、複雜的心情實在難以言喻。
漸日,女孩乙由於校園生活不愉快,開始抗拒返學,成績一落千丈不説,返學的時候,也會產生與老師的對抗情緒和行爲,因此換來學校常常給予操行評定 C 級,照這樣下去估計升學難以理想。學校普遍「派位理想」對這個女孩而言,並不會有太大幫助。
家長觸覺很重要
由上述的真人真事看來,顯而易見小朋友甲是比較幸運的例子。選校固然重要,但家長及早識別特殊兒童學習需要更是關鍵,家長一旦對小朋友的行為有任何懷疑,都應多關注相關資訊,以及咨詢有關專業人士,得知小朋友沒有問題固然好,萬一有問題及早發現也可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。家長不要因小朋友智力正常,就掉以輕心!因爲,過度活躍和專注力不足是孩子們的普遍現象,有時真正的患童到了中小階段病徵才開始明顯;又如「亞氏保加症」患童,常會具備特殊才能,甚至智商高於常人,家長就更容易因他們聰明而忽視了病情的存在。
無論是學習障礙、過度活躍、亞氏保加症,還是自閉症,基本上都是越早發現治療、越易減輕病情,最好能在幼稚園階段或更早發現,那麼將會大大減低日後對學業的影響。此外,香港特殊兒童的醫療輪候時間頗長,在公立醫院排期約需一至兩年,輪候時間要視各區的輪候人數而定。私家心理醫生的收費昂貴,而且這些心理疾病需要長時間追蹤,甚至要跟進治療到成年階段,對基層家長來説肯定會是沉重的經濟壓力。故此,如果家長能在選校前,針對小朋友的需要而多下一點功夫,那麼無論對孩子、家長,還有學校都更為有利。
註:據「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」2000 年後的資料顯示,2002、2004、2012 都有超過 20 名學生自殺,其他年份學生自殺人數則為 9 至 12 宗。而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10 月,更有多達 38 人因學業壓力而輕生,震驚整個教育界。
繼續閱讀:透視香港融合教育(上篇):受資助學校透明度低。透視香港融合教育(下篇):選校技巧。
關於這頁:此文由親子教育作者周碩向「升學天地」網站提供,刊登日期是:2016-10-11。這網頁所載內容純屬作者的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,如發現有任何問題,請讓我們知道。
你可能想瀏覽: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⁞ 自行分配學位重點分析 ⁞ 小學的種類及分佈